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67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123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This study was a joint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 undertaken to determine changes in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human functions under the combined influence of heat, noise, and physical activity. Seven experimental situations were simulated in a climatic chamber with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of three independent variables: heat (40 °C), noise (98 dB), and physical effort (30% of maximum volume of oxygen uptake—V02 max). Five psychological variables (critical flicker fusion—CFF, hand tremor, reaction time, subjective climate evaluation, and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given condition load) and two physiological variables (heart rate and rectal temperature) were monitor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CFF change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n more than one experimental variable was applied. These changes coincided with significant changes in both subjective climate evaluation and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a given condition loa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psychomotor functions (hand tremor and reaction time). None of the observed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above the critical valu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FF can be treated as a psychophysical load indicator.  相似文献   
62.
This paper deals with research aimed at developing a method for ergonomic analysis of the driver’s workplace in an electric locomotive. It presents the structure of the diagnosis and its assumptions, and includes a re-evaluation of the questionnaire-expert method in ergonomic research. The article presents research data on weights and evaluations including their standard deviations for particular priority features. Ergonomic levels of the studied operator’s cabin in locomotives are compared.  相似文献   
63.
本研究进行了垃圾焚烧飞灰的高温熔融及其熔渣的浸取性能实验。熔融实验在马弗炉中进行 ,浸取实验使用了蒸馏水、pH值为 4 5的醋酸溶液和pH值为 3的硫酸溶液 3种浸印剂。实验结果如下 :重金属Cd、Cr、Zn、Fe随熔融时间的增加 ,溶出量明显减小。延长熔融时间可减少这一类重金属的二次污染。重金属Hg由于其极易挥发 ,熔融时间对其溶出量几乎没有影响。Zn、Cd等重金属随熔融温度的升高 ,溶出量明显减小 ,升高熔融温度可减少这一类重金属的二次污染。重金属Cr的溶出量随溶剂pH值的升高而增加 ,而Cd、Pb、Zn在醋酸溶液中的溶出量最大 ,硫酸次之 ,水中最小。这是因为这些重金属和醋酸发生了络合反应 ,因而溶出量增大。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石油罐区安全事故发生频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为有效增强罐区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并实现对事故的早期预警,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和灰色模型(GM)理论,建立出石油罐区安全监控预测模型。首先,研究了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改进的最优加权融合算法,并将其作为一级(特征级)融合模型,其次,介绍分析了灰色预测理论及GM(1,1)模型的实现过程,最后建立出基于GA-BP神经网络算法的二级(决策级)数据融合模型,并得到石油罐区安全监控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65.
由于单一传感器在石油罐区安全监控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从而产生误差,为提高传感器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罐区安全监控预警的准确性,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建立罐区安全状态预警模型。首先,介绍了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3个层级:数据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以及目前各领域常见的数据融合方法;其次,建立了基于最优加权融合算法的一级融合模型和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二级融合模型;最后,得到石油罐区安全监控数据融合模型,并为进一步的实践应用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6.
为研究鸭绿江河口及毗邻浅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比较了鸭绿江口及毗邻浅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多金属污染度的沿程变化,分析了重金属的分布富集规律;讨论了采用不同的背景值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地累积指数、生物效应浓度3种评价方法中的差异及其对生态风险评价结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鸭绿江口及毗邻浅海的潜在生态风险总体属于低风险等级,其中毗邻浅海和潮滩的重金属污染较轻,西汊道的污染相对较重. 重金属的高值分布区与混浊带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更大,对鸭绿江口及毗邻浅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贡献率较高的重金属污染因子是Cu,Hg和Cd.   相似文献   
67.
研究了用碱熔-离子色谱法测定土壤中全硫的方法,样品采用氧化镁—碳酸钠(2:1)混合熔剂,在恒温马弗炉中800℃加热1 h,使土壤中各种形态的硫转化为SO_4~(2-),冷却,用水超声浸提.离子色谱法测定.分析柱AS14A4-mm(4 mm×250mm),淋洗液0.008mol·L~(-1)Na_2CO_3、0.001 mol·L~(-1)INaHCO_3,再生液0.05mol·LH_2SO_4~(-1),流量1.0mL·min~(-1),进样体积20μL,外标峰面积定量.该方法测定土壤中硫检测限为0.8 mg·kg~(-1),在测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用该方法做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3.91%.与不同地区的标准土做对比实验,所测结果跟标准值相比均在标准值范围内.实验证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68.
从监测泉点的水文地质概况入手,结合近18年来的观测资料,分析并总结了9、 10号泉水中F-的映震特征: F-的地震前兆异常基本上都是正异常,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即基本上遵循: 背景值-脉冲式突升-最高值-突降-恢复至背景值的规律。 而地震常常发生在F-含量恢复背景值后数天或数十天,仅有个别地震发生在F-含量达最高值时。 最后,初步认定了泉点较好的地震构造环境是造成该9、 10号泉F-具有映震灵敏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研究过电位抛光对不锈钢异形截面微流道内壁成形性及双极板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化学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粗糙度测试分别对激光粉末床熔融技术成形异形截面微流道进行测试分析,研究抛光时间对微流道内壁表面形貌、典型缺陷、表面粗糙度及双极板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 在抛光前10 min,微流道内壁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随着抛光时间的延长,其表面粗糙度达到稳定值,同时典型缺陷也由黏粉、半熔金属颗粒等局部缺陷逐渐变化到球化、挂渣、阶梯效应等大范围缺陷,直至出现点蚀现象。抛光时间在5~15 min内,LPBF成形316L不锈钢表面质量提升,随着抛光时间的增加,其耐腐蚀性下降。结论 采用过电位抛光工艺并选择适当的过电位抛光时间,能有效提升微流道内壁成形质量及双极板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70.
巢湖湖滨带植被特征及其退化原因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9年和2010年对巢湖湖滨带植被进行了详细踏查,结果表明:(1)植被群落结构单一,多样性较差,大都集中分布于浅水、河口、滩地,受水质和水位影响显著;(2)挺水植物有5科6属6种,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优势种;(3)浮叶植物3科3属3种;以野菱(Trapa incisa)和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为优势种;(4)漂浮植物2科2属2种;主要是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和浮萍(Lemna minor);(5)沉水植物4科5属8种;以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为优势种;(6)湿生和陆生植物27科76属101种;以禾本科为主,菊科、蓼科植物次之。调查结果与历史资料(1954年-2007年)对比,得出巢湖流域土地利用格局、江湖建闸等水利工程、围湖造田与堤坝建设等人为活动以及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等综合因素严重破坏了巢湖湖滨带健康的生态系统,加剧了湖滨带植被的衰退。本研究可为巢湖湖滨带植被的恢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